3D打印辅助开颅手术 肿瘤精准切除

3D打印动态
2017
04/13
10:27
分享
评论
本帖最后由 小软熊 于 2017-4-13 10:21 编辑

医疗行业是3D打印技术的主要应用市场,SmarTech预测,到2022年3D打印产品将占到医疗总市场价值的9.4%。从全球医疗器械巨头们纷纷向3D打印领域渗透的脚步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该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潜力,据南极熊了解,近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在个体化的人脑3D模型的辅助下,成功完成了3例疑难颅底肿瘤手术,据了解,这是3D打印技术在惠州地区首次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timg.jpg
患者黄女士是其中1例。黄女士的噩梦是从左脸的疼痛开始的。从最开始的间歇性疼痛,疼痛的频率越来越高,到后来甚至疼得彻夜难眠,与之相伴随的,是日渐丧失的行动能力。为了能正常地生活,60多岁的黄女士只能每天吃20多片止痛药。痛苦一直持续到今年3月初,不堪痛苦的她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过神经外科的脑部CT检查,发现症结在于她脑袋中的“怪物”——一个肿瘤,靠近脑部重要的功能区域,压迫神经,才导致了剧烈的疼痛和行动障碍。

李雪松立即组织了多学科会诊,确定手术方案。“精准是神经外科的生命。”李雪松说,“脑部结构错综复杂,颅腔内的肿瘤实际处在一个迷宫阵里,‘人质’众多,为了不伤及无辜,必须找到一条安全的入路,直达肿瘤腹地,将其擒拿歼灭”,而3D打印辅助技术正是破除这一迷宫阵的强大法宝。

事实上,此前李雪松已经用3D打印技术成功做了2例手术。首先将CT及核磁共振设备获取的高清二维图像扫描制作成剖面结构的3D模型,相当于“克隆”一个脑部结构。这样一来,医生便对脑肿瘤有了一个精准的认识,不仅精准定位,还对周边组织一览无遗,做到知根知底。然后,先在3D模型上进行多次模拟手术尝试,寻找最佳的开刀位置。
u=2749898862,4278352112&fm=23&gp=0.jpg

手术当天的8点前,黄女士被送进了手术室做术前麻醉准备。手术从9点30分正式开始。“这是采用显微镜配合的雕刻式切除”,李雪松说。什么是“雕刻式切除”呢?“微创切除的操作是在毫米空间内完成的。”他解释道,为了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全程监护。傍晚6时许,历时约10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了。黄女士被送入了重症病房观察。

3D打印助推“精准”新高度

手术完成一周后,记者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见到了黄女士。见到主刀医生李雪松,她笑着问:“我的脑子还会再疼吗?”但表情中仍有一丝隐忧。“不会了,你好起来了。”李雪松笑着告诉她。“这是手术中的精品。”走出病房后,李雪松说,黄女士的肿瘤全切且脑功能及神经血管完美保留,神经功能保留完好,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实属不易。

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切除脑肿瘤,尤其是颅底深部的肿瘤是极大的考验,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以及对“精准”二字的把握。李雪松把脑肿瘤切除术视为一项艺术,对他而言,每一台手术都是一件艺术品。“这些年神经外科的努力不仅在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也在于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李雪松说。
timg.jpg
多年的临床经验并没有让李雪松固步自封,对于新技术他永远保持着好奇和接纳的态度。他认为,3D打印把原本扁平的人体数据立体化了,“比方说,以前我们要跟病人家属解释手术怎么进行,都是拿着CT报告比划,事实上病人家属听完了还是一头雾水,不利于他们增强信心”。而3D打印则改变了这一切。现在,平面的脑部影像和人体数据变成了3D模型,这不仅使得李雪松这样的神经外科医生在和病人沟通时更加流畅,也让医生在术前就对病人脑部构造有更直观的把握,手术的精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目前,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实践上,3D打印技术多用于疑难病例,在李雪松看来,外科手术本身就是对病人的一种损伤,而以3D打印为代表的新技术,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手术风险,把创伤降到最小,“尽我所能去保护病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精准的意义”。

来源:南方日报
延伸阅读:
3D打印胃食道训练模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训练全靠它
OPM的3D打印头骨植入物获欧洲专利,即将入市

上一篇:经济性+高性能,桌面级高强度塑料打印
下一篇:增材制造零件采购要求的标准化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