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3D打印技术应用于铁路辙叉制造与修复”研讨会在 武汉天昱智能制造公司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兰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代表,以及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钢集团、易亨公司、天昱公司高层等。会议主要研讨电弧3D打印技术在铁路辙叉制造、修复的应用事宜,在提高各个性能参数的情况下,要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会议就“智能微铸锻技术在辙叉制造上的应用”作重点讨论。
智能微铸锻技术发明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海鸥先生,是国内电弧增材制造的专家,他旁征博引,在很多典型的基础上,引用数据,分析了智能微铸锻技术(电弧3D打印)能在生命周期、强度、韧性等方面为辙叉制造带来飞跃式的提高。电弧3D打印是最适合制造大件的3D打印技术,智能微铸锻“边铸边锻”,奠定了该技术类别在高端工业的应用的基础,能在辙叉制造中实现梯度功能材料的增材制造,大大减低成本。
铁路系统的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王平先生对智能微铸锻技术发表了肯定的意见,并重点讨论电弧增材制造在精度、效率和成本控制上的问题,并表示该技术已经展示了巨大的应用、经济效益,在辙叉的制造或修复中会逐渐展示它的优势。
目前,主要金属3D打印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激光铺粉、激光送粉,以及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前两者在尺寸和强度上大部分无法满足工业要求,多用于小模型制造,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在工业应用上则表现出更大的实用性、广泛性。
武汉天昱高层代表也阐述了公司近年来在“电弧增材制造(智能微铸锻技术)”上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终同与会相关企业达成了重要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