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的美国国情咨文演讲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语出惊人:3D打印是逐渐实现将工作机会带回美国这一愿景的最佳切入点。在今年中国春节期间,奥巴马再次提到3D技术,称要再投资3个制造中心,以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欧洲也不甘落后,1月31日欧空局(ESA)公布了其未来利用3D打印技术在月球构建基地的设想,当然这不是简单的连上3D打印机按下“打印”按钮,而是将3D打印技术延伸到建筑喷涂成型领域,目前欧空局与其工业合作伙伴已经生产出大约1.7吨的蜂窝状建筑材料,用以演示未来的建筑材料样式。
只需要简单的想象,就可以感受到3D打印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和兴奋:大至房子、汽车,小到牙刷钢笔,我只需设计好(或者获取到)数据模型,然后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不需要去市场上挑挑拣拣,或者在某些高高在上的供应商那里排队等候;再想到我能够在这些东西上印上我独特的个性烙印,本就高涨的成就感还增添了强烈的酷劲。当我接过邻居花了十五分钟打印出的一把并不好看但还能用的梳子时,心里多多少少有一丝这样的感觉。
然而,这样的场景真的离我们不远了吗?其实3D打印技术在工业上早已得到运用,至少有70%的汽车厂商在概念车或测试车型制造过程中使用了该技术,在军工、航天等领域更是运用广泛。去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系的研究人员仅用4个月时间,设计并制造了一架3D打印无人飞机,巡航时速可达到45英里,成本大约2000美元。在极小批量、个性化、设计复杂的领域,3D技术显示出极强的优越性,但如果是一款年销量在10万台以上的乘用车型,全部使用3D技术的所需成本要比目前水平高5倍以上,即使考虑到3D技术本身的发展以及轻量化技术的普及,仍在3倍以上。
那么,奥巴马所说“颠覆性”意义何在?在我看来,主要是为制造业提供了潜在的长尾生态环境,进而将显著地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
克里斯 ·安德森注意到网络的普及和飞速发展,为很多商品的需求曲线提供了将长尾转化为现实商机的可能,若运用恰当,其当量足以与热门商品(头部)相媲美,因此提出了长尾理论。
在现在的网络经济中,得益于长尾理论的商品大多为音乐、电影、资料、等易于存储于网络的品种,亚马逊利用长尾特征和“即需即印”模式来解决书籍的存货虚拟化问题,已经是最接近现实世界的手段了,但如果加上了3D打印呢?理论上,亚马逊可以凭借卖书籍的优势卖任何东西。当我们把3D打印看做网络经济向现实世界全面渗透(即从“字节”到“原子”的过程)的主要通道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奥巴马的兴奋了——毕竟美国是当前世界上网络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长尾理论认为,长尾必须具备三种强大力量:一是生产工具的普及,这要求3D打印设备能尽快以当年个人电脑的方式进入消费者家中,二是通过普及传播工具降低消费成本,这在互联网上很容易实现,三是连接供需的搜索、推荐力量。第三种力量其实最为强大,因为它带来了新的传播、营销模式,通过口碑营销,长尾经济能够带来可信的、真实的、自然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主的意见,并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行为,改变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如果3D打印发展成熟,能够进入长尾商业模式,那么上述力量涉及的不仅是音乐、资料等领域,还将涉及我们的衣、住、行等日常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