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蓝光发展(600466.SH)发布2015年财报。蓝光发展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0%;净利润9.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5亿元。
2015年为蓝光发展重要的一年。是年,蓝光发展完成重组上市,成为房地产再融资开闸后第一家借壳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旗下嘉宝现代服务业挂牌新三板;3D生物打印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成功发布。
蓝光发展表示,力争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5亿元,地产及3D生物打印将成发展的主要方向,此前壳资源的迪康药业亦向3D生物打印在医疗领域应用转型。
2016年,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和升级,医药行业也进入到了变革的关键时刻,医药企业围绕“十三五规划”主动变革才能迎来发展良机。
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高性能医疗器械(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高端医学影像产品、结合3D打印的个性化治疗装备、医用生物材料等)纳入十三五重点突破领域。2016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增材制造等技术,构建医药产品消费需求动态感知、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型生产模式。精准医疗尤其是3D生物打印已站在“十三五”健康中国风口,政策利好将大力促进3D生物打印产业的发展。
蓝光发展表示,2016年将以3D生物打印为核心,重点并购有可持续利润增长或处于技术前沿的项目,如沿着3D生物打印类别延伸,从活体细胞打印到能够快速市场化应用的领域(如骨科应用、齿科应用等)成体系展开研发、并购,用创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获得市场空间和利润;沿着3D影像体系为入口,带动线上移动平台、线下医疗终端的整合;围绕3D生物打印上、中、下游产业链,面向精准医疗,在相关领域(如干细胞、免疫细胞治疗、体外诊断等)进行并购拓展。
不过,3D生物打印及医药风险同样存在风险,技术研发及市场化转化并非想象中的一蹴而就,并购行业、标的企业的选择和评估亦存在风险;而且,目前国家食药监局对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方式没有发布,还在讨论阶段,3D生物打印器械注册申报审批进度可控性差,存在进度缓慢的情况。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