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7日下午2点钟,“寻梦漕河泾之走进陆家嘴 · 工业与艺术的结合,我们带你玩转3D打印”活动在上海震旦国际大楼10层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漕河泾创业中心、震旦、南极熊三方共同组织,南极熊特约合作伙伴上海智慧湾创意园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和报道。
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震旦3D事业部资深运营总监蔡万全,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于雷,漕河泾创新中心高级项目经理李毅现场为观众分享3D打印技术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来自不同行业的50多名观众参加了本次活动。
震旦蔡万全介绍了震旦的3D业务,震旦凭借遍布中国的强大营销网络、优秀的服务团队和丰富的企业资源,2013年震旦携手全球3D打印巨头Stratasys,跨足3D快速成型领域,服务涵盖汽车、电子、教育、医疗、消费品等多行业领域。作为业界领先的工业级3D应用解决方案专家,震旦3D着力打造四大产业联盟平台,计划三年内推动全国产业园区、医疗体系、高等职校建成200家以上3D打印中心,震旦作为3D打印中心合作运营方将提供引进行业资源、人员建制、推动市场化运作等专业服务项目,真正实现与3D打印中心共赢的局面。
于雷博士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他带领着一群同济大学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将6轴KUKA机器人与3D打印机相结合的装置,开发团队称之为“6D打印”,不过6D指的是机器人的6个轴。
于雷启动了一个名为“蚕丝水泥”的项目,使用3D打印技术打造了一个大型的艺术装置。艺术装置其实就是3D打印的一个5.4×4.3×2.5米(长×宽×高)的亭子。这个亭子有三个独立的出口,出口之间相隔1.8米,整个亭子由165块不同的面板组成。这个亭子所有法人部件都是由一台KUKA Agilus工业机器人和十台3D打印机制作完成的,使用的50公斤添加剂,200公斤塑料,200公斤水泥,50公斤水。
并介绍了其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3D打印建筑结构”,该项目前期准备历时20多天,实际制作花了9天时间。学生们使用Rhino软件将3D打印亭的概念转换为数字化模型,用三角测量算法设计框架,然后将每个面板用G代码表示,以便于3D打印。在打印完成后由项目团队将其组装成为一个一人高的艺术装置。这个是一个复杂而富于细节的有机结构,由于使用的是混凝土材料,看上去又十分结实。在芳草地展出时,引起了大量的关注。
最后,漕河泾创业中心李毅介绍了漕河泾对于创新科技的孵化与支持政策,希望高新科技及创业项目能够到漕河泾创业中心落地孵化。并对本次活动的联合组织者震旦和南极熊表示感谢,对来参与本次交流活动的朋友表示感谢。
论坛结束后,震旦的同事带领大家参观了震旦的展厅,现场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不同领域当中的应用案例。通过本次活动,观众对于3D打印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对如何使用3D打印技术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观众表示希望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