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驱动材料革命:创材深造发布多款金属3D打印材料及DM Agent智能体

3D打印动态
2025
09/10
14:04
分享
评论
2025年9月10日,TCT 深圳展开幕,南极熊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本次展会进行报道。

在 2025年TCT 深圳展现场,创材深造(Deep Material)以一场震撼行业的发布会,重新定义了金属 3D 打印材料的研发边界。这家深耕 AI + 新材料领域的创新企业,不仅一次性发布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 3D 打印粉末材料,更推出了行业首个软硬件一体化的材料智能体(DM Agent),将传统需要数年的材料研发周期压缩至两个月,为增材制造行业注入强劲的技术动能。​

340A7679-opq3956614912_副本.jpg


打破研发困局:从数据壁垒到智能研发​

“材料的革新始终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但传统金属材料研发动辄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且充满不确定性。” 创材深造创始人兼 CEO 王轩泽在发布会上坦言。2021 年公司成立之初,便面临金属材料数据昂贵稀少、标准化程度低的行业痛点。为此,创材深造选择从最底层技术突破,自研高通量实验设备,搭建智能化实验室系统,定义数据标准,最终实现研发成本降低 1-2 个数量级的跨越式发展。​

340A7691-opq3956614742_副本.jpg

七大材料矩阵:性能全面超越航空标准​

发布会上的重头戏,是创材深造集中推出的多款金属 3D 打印材料,覆盖高强铝合金、中强铝合金、高温合金和模具钢四大体系,性能优异。​

两款高强铝合金堪称航空航天领域的突破之作。CA224H 对标 2 系锻件铝合金,在未添加任何贵金属和稀土元素的情况下,疲劳性能达到 210MPa×10^7,远超航空手册 170MPa 的标准要求,且能稳定打印大件不开裂。其常规售价 400 元 / 公斤,年内尝鲜价仅 300 元 / 公斤。更高性能的 CA750H 对标 7 系铝合金,疲劳强度高达 260MPa×10^7,满足全球最高航空标准,更支持原色及黑色阳极氧化处理,常规价 450 元 / 公斤,年内特惠 350 元 / 公斤。​

微信截图_20250910135753.jpg

针对 3C 电子领域的中强铝合金家族包括 CA613M、CA661M 和 CA663M 三款产品。其中 CA663 以接近纯铝的导热系数和优异的延伸率脱颖而出,阳极氧化效果远超同行水平,年内价格 280 元 / 公斤,为消费电子外观件制造提供全新选择。​

340A7688-opq3956653906_副本.jpg

高温合金方面,创材深造选择在成熟牌号 IN738 基础上优化的,解决了行业长期面临的大件打印开裂难题,且材料成分完全符合原有标准,大幅缩短终端客户验证周期。

340A7710-opq3956672631_副本.jpg

两款模具钢CF30H1、CF30H2则聚焦高温性能和热疲劳性能提升,其导热率和硬度表现显著优于传统打印模具材料,为快速热冲压等场景提供更长使用寿命保障。​

340A7713-opq3956614314_副本.jpg

所有材料均提供完整的第三方测试报告,起定量超过一吨即可获得专属工艺调整服务,确保在主流设备上稳定批量生产。​

DM Agent 智能体:开启材料研发自动化时代​

支撑创材深造快速产出高性能材料的核心引擎,是其重磅发布的材料智能体(DM Agent)系统。这一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具备文献分析、任务拆解、方案设计、实验执行和科学产出的全流程能力,实现了材料研发的智能化闭环。​

微信截图_20250910140213.jpg

系统通过大模型与专业小模型的协同工作,既解决了大模型的 "幻觉" 问题,又发挥了专业模型在成分优化、工艺参数调整上的精准性。搭载的高通量 3D 打印机、热处理炉和拉伸机等设备组成无人化实验室,可 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单炉即可完成上百种成分的并行实验。​

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具备强大的开放性,可接入用户自研算法或商用软件(如 Simulink 等),并能自动生成论文所需的图表数据。目前 DM Agent 仅对战略合作方开放,但若采购创材深造的高通量实验室系统,可获得年内试用权益。​

重构行业生态:从材料突破到应用拓展​

王轩泽在发布会中指出,当前 3D 打印行业竞争加剧的核心原因在于行业规模有限,而材料创新是突破应用边界的关键。创材深造通过 AI 技术打破研发瓶颈,目前已布局钛合金、高熵合金等更多材料体系,计划在明年上海 TCT 展发布更多新品。​

据研发总监孔辉博士介绍,公司构建了 “文献数据 - 实验数据 - 仿真数据” 三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通过自主开发的大语言模型数据提取软件,精准捕获文献中的专家知识;依托高通量实验室,在材料制备、加工、后处理全流程采集上百维度的实验数据;结合计算仿真数据加速模型收敛,形成支撑 AI 研发的核心数据资产。​

微信截图_20250910140404.jpg

孔辉博士展示的苏州高通量实验室已实现样品标准化、过程自动化和数据规范化,其 1000 系列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已升级至 2.0 版本,可实现全流程无人干预的性能检测。这套系统不仅加速内部研发,还助力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研究院所构建材料创新能力。​

微信截图_20250910140431.jpg

从航空航天的轻量化结构到 3C 产品的精密散热部件,从燃气轮机热端组件到高效模具制造,创材深造的新材料与智能研发系统正逐步消除金属 3D 打印的应用障碍。正如其企业愿景所强调的 —— 让人类发展不再受材料限制,这场由 AI 驱动的材料革命,正为增材制造行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AML3D发布2025年报:美国海军千万美元订单驱动全球扩张,收入与现金储备强劲增长
下一篇:国内3D打印骨科应用崛起、可降解材料破局,但三大难点待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