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尅戎院士:基于3D打印和活体生物反应器技术的软骨/骨再生研究

国内
2017
05/22
18:11
分享
评论
主持人:今天上午我们非常精彩又激荡,加上中午又摄入了满满的食物,我相信上午的脑力释放了很多,中午又进补了一些血糖进来,中午可能是比较困的时候,但是我相信下午的会议非常精彩,这个精彩让大家再坐在一起认真地来交流和探讨。
    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下午的两位主持嘉宾,一位是丁建东教授,是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科技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会、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物。更详细的介绍,可能大家手上都有。第二位大会主席是陈晓峰教授,担任华南理工大学生物与工程系主任、生物医学材料和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所以说,两位教授又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一起进入下半场的论坛。所以说我们有请陈晓峰教授和丁建东教授主持下午的论坛,谢谢大家!
    陈晓峰:非常感谢张总的介绍,我们继续我们的高峰论坛!
    下午第一位发言人是我们尊敬的戴尅戎院士,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下面有请戴院士,大家欢迎!
戴尅戎院士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jpg

    戴尅戎:各位老师好!我觉得老师发言以后,大家插个话,接下来再是老师发言,这样大家比较有体会。
    真的不是客气,我是骨科医生,大家都知道一个骨科医生有多少本事。
    这里是这样,多多少少有一些组织工程的小经验,再加上我们最近做3D打印比较多,所以把这两个加起来谈一下我们所做的工作。
    题目里面大概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组织工程技术”,实际上我觉得是进入生物打印的台阶,因为在做组织工程的过程当中了解细胞、了解支架,了解了很多的生长粒子;第二个就是“3D打印”,3D打印将会明显地改变组织工程的发展,把组织工程明显提高;第三个是我今天想讲的,就是“活体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技术其实也不太远,上世纪1987年的时候,美国首先提出了这个,而且当时就提到细胞、支架、生长粒子这三个生长要素。用组织工程的技术,能不能够形成一个组织工程化的关节?是从这个角度关心这个事。其实这件事情,2009、2010、2004年的时候已经有过一些报道,不详细回顾了。
    在2004年的时候,Warnke在Lancet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人家转报道的时候,用的不是学术的标题,就是“A dream”,一个梦想,一个梦想是什么东西?就是他去培育一个组织工程的关节的时候,他不用平常的生物反应器,而用了一个活体的生物反应器,而且拍了一张照片,在他的背上放了一个关节。我当时看了一个图,觉得找叫我摆不会把关节摆在背上。实际上这件事情接下来,有一两篇文章有讲Warnke自己搞了一个项目,一个人由于肿瘤切除以后只剩下两个生肢,他就给他做了一个组织,然后抽了20CC的骨髓,打到里面去,这里面当然有白细胞这些。然后怎么办?就把这样一个东西,它的外形有点像下颌骨,就给它放在胳肢窝底下,这个地方是背阔肌所在。之所以用背阔肌,是因为背阔肌很长,等到它在背阔肌里面存活以后,这个背阔肌可以把它分离出来,就不要替下来,一替下来“断奶”了,血管没有了,这样子就来修补这个缺损。在大家的右上角,可以看到它外面是一个网,里面装了一些像骨头渣一样的东西,红红肯定是他讲的骨髓。然后到了7个礼拜以后,他把背阔肌加上这块东西,连同他的血管,一起植入到缺损区,就放到这里面,由于它外面有一个网,所以它的形状是很像的,然后就装上去,而且他说4个礼拜以后,底下一张可能是做增强的片子,可以判断是做血供的,血功补充进来,所以它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这里面,反正它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其实他现在种进去的是没有牙齿的下颌骨,这时候他没有办法种牙或者是什么,但是这个思路非常好,就是我们没有在什么地方去辛辛苦苦培养四个礼拜做一件事情,反而是在病人身上自己解决了。
    恰恰我跟同学讲课的时候常常谈到我们组织工程搞了半天,但是一旦放到病人身上,血供没有形成,而营养液没有办法供给,就像小孩子断奶,你断奶以后,不给他吃别的奶,他不饿死才怪。这样一来,它就解决了饿死的问题。那么,它的局部血液供应还是比较好的,而且从切片来看有活体细胞和骨组织。所以这样的话,这个下颌骨应该说是重建成功的活的下颌骨,不是死的。所以这一点,确实引起一些反响和轰动。这里面,我估计图片是太小了,箭头指的都是一些活体细胞,这些活细胞一看就是活的。
    然后在2013年的时候,Levin搞了一个小肠,它就有血供出来了。这个是在病人背部的一个地方搞了一个气管,这个病人的气管没有了,就在用组织工程的技术造了一个气管,而且这个气管跟周围的肌肉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这一类的东西,给我们一个很深的印象,这个曲线图就说明它的是有代谢的,它还在造骨。那么,开始有人用这个来发展药物,人用一些东西代它,它放在肌肉里,里面可以放上病人的胰岛,然后连肌肉一起搬家,搬到一个适合的地方,那么它用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这些东西都是利用病人自身的一些条件,来给他重建缺血供应。
    其实就在那个前后,Lancet那篇文章是2004年的,实事求是我的学生韩东是2003年,提前了一年,所以不是受这篇文章的影响。但是这个问题出来了,他是一个显微外科医生,但是显微外科医生的特点是折腾血管是很有本事,他说我就给你搞一个带血管的组织工程生长的东西,它可以搬来搬去,不够长的话不要紧,我割断了以后再小的血管也能把它接起来,那么他就能恢复血功能。所以我说那就好,你到我这里来做博士后。所以到了2003年的时候,他整整折腾了一年以后弄不起来。因为当时搞得太复杂了,搞了转基因什么东西一起上,所以最后他是完成了另一个题目,总算博士后毕业。毕业以后,凭他的一技之长,他显微外科做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医院的手外科把他收进去了,这样他就变成了我们医院的整形外科医生,一直工作到现在。这次我来做演讲的时候,我说你那个时候的东西还有没有,有的话给我一点,这是他做的工作。



上一篇: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的评定审批和政策阻碍
下一篇:国立台湾大学 徐善慧:天然生物材料与应用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7-5-22 18: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的身上和在动物的身上,都有一个大家都知道而时常没什么用的,叫做隐动脉和隐静脉,这个血管很长,但是它的管直径很细,这里面的东西没什么大用处,跟它一起的还有隐神经。那么他就把这个血管剥出来,就在小腿内侧上方的地方,在血管周围,把它的肌膜剥下来。肌膜剥下来以后,把它反过来,就把血管卷在里管,这个管里面再去放上一些β-TCP,就发现在这个管里面,它就会匹配成功。他同时也打了一点骨髓,那个骨髓里面,理论上来讲应该有一些细胞。再加上里面有一些间充质干细胞,再加上β-TCP的作用,它就形成了一些骨头,这是一个方法。这样的话,隐静脉在显微外科医生的手上是很粗很粗的,缝一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那么长的一个隐静脉到哪里都可以接,所以这个思路非常好。然后他又做了一个,做了一个不是带肌膜的,是带骨膜的,带筋骨内侧的骨膜,把骨膜剥下来以后做了一个,他就希望这将来变成一段骨头,这段骨头就可以移植,这是他做出来的东西。这是他的另外一种方法,他把骨膜翻转,一翻转可以看到隐静脉,隐动脉都在这里。这是长骨头的情况,不详细讲了,有新骨形成,而且发现有血管网。当然有血管网,因为隐动脉和隐静脉一共就这么点血管,所以它的血液功能很快重现。所以这样一来,这个“宝宝”没有断奶期,他始终有充分的血液的供应,这就是它里面开始有很多的骨岛出来,在这个骨岛之间还有一些小的骨细胞的存在。
    这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面,实际上我们几乎是跟国外的同步的,问题是我们当时一开始没有做成功,那个时候是2003、2004年,最后发表了两篇文章,大概是2011、2012年发表,很厚的。他不死心,做了显微外科主任以后又做了一个实验,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这是第一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发生得晚一点,是在2010-2013年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我们搞了什么?搞了双相支架,这个支架是姜闻博博士做的。这个是因为我当时招了一个博士,姓丁的,他是骨科医生,他想搞一些3D打印的东西和组织工程的东西,来构建一个关节。这个时候就找到了材料学院的博士生姜闻博,这个学生很能干,他自己搞了一个3D打印机专门打印支架,现在已经改装成了。现在丁春明已经离开我们医院,而姜闻博在外面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应聘到我们这儿做3D打印中心的副主任,是这么一个渊源。
    我们知道在关节里面,这是一种模式的情况,我们说关节的软骨坏了,关节的软骨和软骨下骨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只换软骨,软骨不是靠血液供应营养的,它是靠组织、关节液来供应营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单单换掉一片软骨,实际上从骨科医生来看是比较外行的。那么要怎么换?最好是把软骨和软骨下骨一起换,把这两层东西一起放进去。这个时候,下面的骨头和周围受阻的骨头连在一起,血供重建,来营养软骨。而软骨不能直接靠血供应,只能靠组织液带营养。那么这个软骨和软骨下骨连在一起,但是这两者在组织结构、细胞类型、发育生物学、生物力学等等方面完全不同。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居然贴在一起完全分不开,弄个刀子想在这个断层里面断进去是断不开的。所以这样的话,两个学生一起发明了一个双相支架,这是很复杂的图,我们今天就不要折腾它了,我把它弄得更简单一点,几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做软骨的,一条途径是做软骨下骨,最后把这两者合并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节表面。
    这两个部分的组织,上面长软骨的一部分用的是PGA/PLA,下面长软骨下骨的是用PCL+HA,一个是有利于软骨细胞生长的,一个是有利于肩周干细胞生长的,要想办法把这两个东西扣在一起,这里面也有很多小故事。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姜博士的机器,这是他最近改装成的,这个跟故事没关系。
    所以他希望:第一,我打出来的东西,它的形状是可控的,这在3D打印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比平常组织工程的靠胶膜的好多了,它还有一个有利于长软骨,一个有利于长骨头,达到这个目的就行了,所以就涉及到所谓的CAM、BAM。
    怎么解决界面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上面长软骨的支架有很多小的纤维刺出来,而底下有很多的陷窝,给它嵌进去。其实最后折腾了半天,这些东西都可以不要。最后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大家都戴帽子,是不是一定要把这个帽子,用线缝在你的头皮上?是不是要用螺丝钉钉在你的头骨上?不需要的,我们帽子不是戴得好好的,只有极少数人的帽子被风吹掉了。所以软骨和骨,它在一定的时候,只要你一开始的时候戴着松紧刚好套住,它是不太会脱离的,慢慢两个会长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什么都没干,两个长到一起了。开始有两位澳大利亚来的女学生,她说她用线缝,缝了半天什么也没缝上。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想长话短说,我们两边都放了不同的细胞,上面一排是软骨的一部分,我们种上软骨细胞以后,慢慢地大家看到A3这个图上有很多分泌出来的尖刺,这里面有骨细胞。下面一行是长骨头的,底下那层种上的是间充质干细胞,它慢慢向骨分化。
    2003年,给它做了一个扫描,替它做了一个山羊股骨头,准备等到一切就绪以后,把它的股骨头切条,然后换上股骨头,这个股骨头包括软骨,包括软骨下骨。这个关节里面,已经把软骨和骨头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作为一个整体搬家了。这需要10个礼拜,10个礼拜里面需要不停地更换营养液,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污染了,那么就全部失败。如果操作流程当中温度有太多的改变,那么也全部失败。这个时候,就把这个东西,在一般的生物材料里面四,循环了两个礼拜以后,看看挺好的,就把它放在一个松鼠的背上,就靠松鼠的血供和松鼠募集来的各种各样的营养、其他的细胞或者是生长因子,就在它的身上培养了8个礼拜,加起来10个礼拜,最后拿出来是这样一个东西,它上面一层是软骨,下面都是软骨下骨。
    4种不同的染色,都证明软骨的生长是非常好的,它跟我们正常的关节软骨几乎难以区分。当时我还死盯着他,就是说到底你这个是什么软骨,你不要拿软骨来充数,他说没有,真的是从这里面培养出来的。那么这是软骨下骨,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一部分的支架未完全吸收掉,但是骨细胞这些都出现了。这个Micro-CT更加清楚了,白的是支架,红的是活组织,随着红的越来越多,白的越来越少,将来全部被红的替代。最值钱的是这几张片子,就是上面是软骨,下面是软骨下骨,已经没法分辨,你找不到界限了,你要掰它掰不开,它完全变成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的表面是软骨,下面是类似于松鼠的软骨下骨。
    所以这是他们两个的成绩,把这篇稿子整个前因后果写出来,一个礼拜,不需要修改,我们接收了。其实这个稿子有一个问题,最精彩的没有摆进去,它怎么长的都有,理由很简单,如果摆一次羊骨,肯定有时,你不摆羊倒没事,所以这个羊就没再做它。
    这是猪的长骨远端的关节,也依样画葫芦,套个套子,底下是骨头,最后给它换了一个脚掌的关节,也是成功了。
    所以这整个是按照方法去做的,而且能够成功的。这在临床医生身上,觉得这种事情好做,为什么?驾轻就熟,肌肉搬家我们不怕,你去把它埋在一个什么肌什么肌,我们也熟悉,所以口腔科最喜欢,因为这附近的很多肌肉,他一翻上来就到脸上去了,什么背阔肌,都翻得上去的。
    再往下,干脆有一部分的软骨坏掉,我们就把这部分软骨换掉行不行?以前采取的办法是把这块软骨削下来,然后在不重要的地方削一块软骨贴上去,或者在什么公司买一个什么东西贴上去换软骨。换软骨最大的一个问题,第一个你不固定,第二个你怎么提供营养?我们知道软骨不是直接靠血管来提供营养,它主要靠周围的关节液和组织液的营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换?要么不要换,要换连这个软骨带软骨下骨一起不要它,再换一个软骨带软骨下骨种下来,长让软骨下骨长,骨头一两个月长好了,上面靠关节液,靠底下深层的组织液营养它。这就是我们跟本来做的一模一样,有点像定子一样的,底下是软骨下骨,上面一层帽子是软骨,然后在兔子的骨上面挖一个洞,构造一个人为的缺损,这个太简单的,因为你要贴一层膜上去,缝也没法缝,弄也没办法弄,回去一掉就掉了,这个干脆像气纽一样一按,略微直径比它大一点,嵌进去就拔不出来了,固也不用固定,也不要打滴液,也不要门诊,所以就这样做了手术。我们发现这个地方几乎是没有差别的,非常好,像这个地方本来挖掉了一个洞,这个已经完全停掉了。我们看到这上面是新长出来的东西,几乎分不出来了,底下是软骨,这是不同的染色。这是做的一些分析,确确实实证明它就是软骨。这是软骨下骨的表现。,可以看到这里面断掉了。这里做了一些定量分析,确确实实可以看到它做出来这个界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原来的软骨下骨,这当中有箭头的地方是嵌进去的地方,比较稀松,但是已经交织在一起了,它跟周围的骨头,基本上是相似的。所以组织工程化的骨头和软骨复合体能够很好地修复一些软骨缺损,这个缺损的方法就是连软骨下骨一起置换,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所以3D打印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分得那么清楚?它本身有很多的知识,像生物3D打印都有很多的知识完全可以借鉴组织工程,而把很多组织工程不足的地方,它有不能完成的地方,3D打印给它完成掉,这样就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再去做上一个活体生物反应器,就把10个礼拜的培养大大缩短到只要一两个礼拜,其他的时间都是在活体上,这个活体将来就是人,就是病人自己。这样的话,他们的异物反应就没有了,而且你做的时候可以用他的骨髓,埋在他自己身上,然后在他自己身上从东搬到西,就完成这么一个任务。所以这样一来,伦理这一关比较容易得多地得到通过。
    大概是做了这些报告,小学生,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