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3D打印技术制造玻璃微型超级电容器,提升微储能性能

3D打印动态
2024
10/16
11:22
分享
评论
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4-10-16 11:22 编辑

2024年10月16日,南极熊获悉,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ACS Nano》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展示了他们利用独特的3D打印方法制造微型超级电容器(MSC)的成果。该方法显著降低了制造复杂纳米级特征所需的时间和复杂性,有望为便携式设备带来更紧凑、更节能的储能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编辑_20241016110116.jpg
△硅基体上3D打印的富硅玻璃微型超级电容器 (MSC) 的特写(放大4720倍)

KTH微纳米系统教授Frank Niklaus表示:“这一进展可能会推动更紧凑、更节能的便携式设备的发展,包括自给式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物联网应用。”

微信图片编辑_20241016103327.jpg

技术研发背景

微型超级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它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的设计。为了提高电极的储能和导电性能,需要增加电极表面积并促进快速离子传输。然而,现有的制造技术难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新方法解决了制造此类设备的两个关键挑战。微型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电极,电极用于存储和传导电能。因此,它们需要更大的电极表面积,并且需要纳米级通道来促进快速离子传输。KTH研究的主要作者Po-Han Huang表示,新研究利用超短激光脉冲3D 打印技术解决了这两个挑战。

微信图片编辑_20241016110131.jpg
△硅基底上3D打印的富硅玻璃微型超级电容器 (MSC)

为微型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提供新思路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使用超短激光脉冲,可以在一种类似玻璃的前体材料——氢硅倍半氧烷(HSQ)中同时引发两种关键反应:

●第一种反应促进自组织纳米板的形成,显著增加电极的表面积
●第二种反应将前体转化为富硅玻璃,为3D打印工艺奠定了基础

这一创新方法使得能够快速、精确地制造出具有大量开放通道的电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表面积并加快离子传输速度。

微信图片编辑_20241016105542.jpg
△研究人员发现,超短激光脉冲可以在氢硅倍半氧烷 (HSQ)(一种玻璃状前体材料)中同时引发两种反应

研究人员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了微型超级电容器,并展示了它在快速充电和放电条件下的优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电容器的性能,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Huang指出:“我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微加工技术的重大飞跃,对高性能储能设备的开发具有广泛的意义。除了微型超级电容器,我们的方法在光通信、纳米机电传感器和5D光学数据存储等领域也展现出令人兴奋的潜力。”

Niklaus教授补充道:“这项技术对现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非微型超级电容器已能收集制动能量、稳定消费电子产品电源,并优化可再生能源的能量捕获。而微型超级电容器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些应用的紧凑性和效率。”




上一篇: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助力汽车改装设计高效稳步落地!
下一篇:高性能无需热处理的Al-6Mg-0.3Sc合金的电弧增材制造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